内阁大学士的作用有哪些?
内阁学士往往又兼任某部尚书,组成的工作班子就简称内阁。大学士、尤其是资格最老的大学士号为“首辅”,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凡军国大事内阁都要替皇帝处理,军事决策、调兵权力实际上也由内阁掌控,在草拟指令后经皇帝批准下达兵部。从大学士名称来看自然应该是由文官担任的职务,明朝从没有一个武官入阁。和宋朝一样,文官实际上往往不懂军事,对于遥远的作战地区情况也很少有切身的体会,所以为皇帝草拟的一般总是被皇帝批准的军事指令大多是外行意见。
明代内阁大学士是几品官?是正五品还是一品?
初设时为正五品,之后加官至正一品。
内阁大学士,明代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
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
扩展资料: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
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内阁权力的有无及大小,内阁实际地位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其所写“票拟”被采纳的程度上。洪熙、宣德时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万历前期张居正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朱批”的蓝本,在这种情形下,内阁权力迅速增大就成为可能。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
于是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就使他们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等于又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旧制。
后来内阁大学士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便有了宰相化的发展倾向,个别内阁辅臣的权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么大了,于是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的“权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大学士
古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
古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的总理,副总理。
内阁学士,清代官职,为内阁大学士的属官。其员额于康熙十二年(1673)后定为满洲六人、汉族四人,其品级于雍正八年(1730)以后定为从二品,一度兼礼部侍郎衔。
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定为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从一品;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均为从二品。
内阁大学士自定为正一品后,遂成为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员,犹如历代的宰相,地位极为尊崇。每一大学士均有殿阁头衔,如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被尊称为“中堂”。
扩展资料:
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
于是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就使他们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等于又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旧制。
后来内阁大学士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内阁便有了宰相化的发展倾向,个别内阁辅臣的权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么大了,于是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的“权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大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内阁制度
清朝内阁大学士权力有多大?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官职?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属于正一品大员,其主要负责为皇帝起草文章并肩负编纂史书的重责,其权力还是很大的。类似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的官职。
一、大学士的设立
我国古代的官职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官职所负责的也不尽相同。大学士这一职位最早是起源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之后随着内阁制的建立,大学士这一职位的职权也慢慢升高了许多,权力随之也扩大了。唐宋初期的大学士相当于是充当皇帝秘书这一职位,明朝雍正帝创立内阁军机处后,大学士开始有了内阁大学士这一官称,其主要的工作范畴从原先的起草文章、编纂史书转变为掌钧国政,会试考官,筹办祭礼等。明清时期的大学士在权力上要高出先前的大学士,其晋升空间也很大。
二、清朝内阁大学士的工作
明清时期的大学士也是有所不同的,明朝雍正九年,置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招满汉大学士各二人,官衔清朝大学士分三殿三阁,官阶一品。是文臣里面最高级别的,为皇帝处理日常的政务工作,给出治理国家的建议。清朝内阁大学士这一官职是延续明朝的四殿两阁制度,一品大员的内阁大学士除了兼任尚书工作外,还要编纂史书,充当会考的考官,殿试的考官,为朝廷选拔有用的人才,可见其权力是很大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皇帝也会派内阁大学士出任某地的巡抚工作。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官职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局常委的工作,其工作的内容虽较古代有所区别,但是本质上是相像的。二者所负责的日常工作都是负责对国家的管理给出相关建议,并实施国家颁布的法规法则,其中心思想上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是什么官,为什么官大钱不多?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听上去挺唬人,感觉是一个十分大的官员一样,实际上大学士只是一个转达表章的机构,用我们白话文来说就是传话的,在那时候是属于内阁一样的机构职位,历史上来说,其实大学士并不入内阁的(此现象到了明朝才有所改善),自然官大钱不多了。
接下来就从最开始研究下,大学士究竟是干啥的,大学士起源于唐朝,刚开始是属于丞相来兼顾领导这样的一个职位,这其实也是大家为何会感觉官大的印象了。大学士属于一品官员,在当时也是相当专业的人才了,但是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秘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大学士的主要用途就是读一些昭命,讲一些政治,在电视节目中一旦开始科举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人来读一些考场的规矩,每当皇家要做一些祭祀的时候,他们会在前面读一些话,讲一下注意事项,讲到这里大家一定就明白了,大学士并不是啥很高端的人才,但是确实是属于不可或缺的人。
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明成祖开始把大学士拉入内阁中,但是从刚开始的正一品变成了正五品官员,所以整体官职还是有下降,但是在内阁方面进行了一个补偿,后来大学士被称之为首辅,权利就变得很大了,明武宗中期的时候,内阁的权利进一步发展,从刚开始的底层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了丞相之下的一个官职了。
这就是整个大学士的发展历程了,从唐朝开始,到明朝鼎盛,大学士的地位可以说一直相对较高,但是因为实权较低所以各种俸禄之类的就相对较少了,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官大钱不多的由来,虽然这一切到了明朝发生了改变,整体影响还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