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通假字
语言现象
一、通假字
“见”通“现”。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常用义为“往”。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副词。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冷清,感到凄凉。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 (2)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而。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作停顿词。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小石潭记里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常用实词!!急急急!要交作业呀!!
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
)
6
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一词多义
1、乐
(1)心乐之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2)不可久居
(能)
3、清
(1)水尤清冽
(清澈)
(2)以其境过清
(感到凄凉)
4、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2)隶而从者
(跟从)
5、以
(1)以其境过清
(因为)
(2)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
(用来)
6、而
(1)记之而去
(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
(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
(不译,作停顿词)
7、差
(1)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8、见
(1)下见小潭
(发现)
(2)明灭可见
(看见)
9、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2)同游者
(游览)
10,环
(1)鸣佩环(玉环)
(2)竹树环合(环绕)
11
为(1)
全石以为底(做为)
(2)为岩(成为)
三.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今义:副词。
)
6
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
西:向西
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
空:在空中
4、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
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
远: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
西南:向西南
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
蛇: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凄:使…凄凉
使动用法
寒: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
鸣: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意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乐:以…为乐
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
近:靠近
13、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
隶:跟着。
《小石潭记》里面的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水尤清冽;(2)凄清。以其境过清。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通“彻”,意为:穿过,透过)
扩展资料: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
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的通假字?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学习时应注意的字词有篁( huáng )竹 翕( xī )忽。寂liáo( 寥 ) 悄chuàng( 怆 ) 幽suì( 邃)翻译词潭中鱼可百许头 (左右)斗折蛇行(曲折) 以其境过清(凄清 )不可久居 (居住)乃记之而去 ( 离开_)隶而从者(跟着)〈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学习时应注意字词是谪( zhé )汤( shāng ) 霪(yín )霏( fēi ) 潜(qián ) 冥( míng ) 芷( zhǐ) 汀( tīng )
怡( yí ) 嗟( jiē ) 皓( hào ) 樯( qiáng )翻译词。翼然临于泉上靠近饮少辄醉就 太守自谓称呼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问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学习时应注意的字词是饮少辄( zhe)醉林霏( fei)开岩穴暝(ming) 伛偻(lv)提携山肴(yao)野蔌(su)觥( gong)筹交错,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及课文积累背诵作为重难点。《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公安派代表人物,他以白描的手法,拟人的写法,生动的比喻对大自然进行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学习时应注意的字词有鹄(hú)罍(léi)蹇(jiǎn) 浃(jiá)髻(jí)鬟(huán)以及实虚词用法。《诗词五首》五首诗各有各的写作背景,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体裁上可分为三类,即歌行体古诗、绝句和词。学习时应注意的字词有衾(qīn)阑(lán)庇(bì)并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怀。
二、 课文内容提要
《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借鉴。
《岳阳楼记》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问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写前一篇《《始得西山晏游记》同样是被贬,但表露出来的情怀却大不相同。 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文章开始写望琅岈,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着还不足为奇。等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于,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本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写静和抒情的自然结合。文章先写到亭子的远景,因为亭子所在是琅岈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姿态,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写翼自做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而借释停名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调。以下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满井游记》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热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诗词五首》这五首诗都是抒情言志之作。有叙事也有抒情,风格也各有不同,表达了不同诗人的情志和意趣。
小石潭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具通俱“
都”的意思
属通嘱
“嘱咐”的意思
古今异意
1、乃记之而去(去,离开。今义为往。)2、崔氏二小生(小生,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小石潭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今义:允许。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9.清:古义:凄清;冷清清。今义:清晰,清净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3.清:(1)清澈。水尤清冽;(2)凄清。以其境过清。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出现。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2)表修饰。卷石底以出;(3)把。全石以为底。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2)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通“彻”,意为:穿过,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