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班里喊开家长会,你家一般是爸爸去,还是妈妈去?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烈讨论。
一位四川成都的小学生家长张女士,聊到此前的一段经历:
去给孩子开家长会,推门一看,
“简直就是已婚妇女的姐妹聚会,一眼望去,
来的全是妈,大概只有几位男士”。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玎玲老师表示,
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
43人的班级只有7位爸爸。
一个班级的家长会,爸爸来的寥寥无几。
有些网友认为,家长会本身比较适合“妈妈”这样细心的家庭角色:
>@小黑猫咩咩叫:接孩子也基本都是妈妈
>@四喜喵喵子:主要是爸爸去了跟没去没啥区别,回来一问三不知。归根结底是对孩子教育不上心,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
>@蔸蔸兒有糖:夫妻俩同时上班,孩子生病开家长会都默认妈妈请假陪伴
也有网友认为,这几位爸爸是“好样的”:
>@血狼嚎2020:这7位男性工作真不错,要么不加班,要么能请假!
>@星光阿妮亚的妈妈:以前我爸给我开,我们家我爸就是一家之主,精神的顶梁柱
不少网友也认为,像家长会这样的会议,谁有时间就谁去。
>@月亮灣的離人殤_433:谁有时间谁去呗,不参加家长会不等于不负责任。
爸爸妈妈都是家长,为何长久以来“家长会成妈开会”?
通过和不少妈妈的交流,感觉像是给爸爸“开脱”: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长会普遍在工作日开,可能会和爸爸的工作安排起冲突;还有常年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只有过年才能回来,想参加也无能为力。
还有很多爸爸表示,不是不想参加孩子的家长会,首先家长会可能和自己的工作和出差时间冲突,还考虑平时孩子和妈妈的交流相处时间比较多,一般也自然而然认为让妈妈去参加了。
但有没有想过,
爸爸在教育中长时间、经常性地缺席,
“家长会成妈开会”可能只是一个小切口。
心理学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若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席,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调查发现,没有得到父亲足够关爱和陪伴的孩子们,容易产生焦虑、孤独、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差,甚至还有攻击性强、喜欢较劲、叛逆等性格和行为问题。
反之,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爸爸缺席家长会,也并不意味着爸爸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是爸爸们的殷切盼望。
赚钱与孩子的教育,孰轻孰重,爸爸们心中肯定有一杆秤,
工作只是当下,孩子才是未来。
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身处转型时代的人们,
需要重新审视家庭分工,爸爸的家庭责任也需要重新定位。
工作再忙再累,也应留出固定的亲子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出门前和孩子认真道别、回家后给予一个暖心的拥抱,
陪孩子做做户外运动,或者吃完晚饭和孩子一起散步、谈心。
睡前花10分钟讲一个晚安故事等。
只要爸爸全身心投入,哪怕短短的几分钟的陪伴,孩子也能感受到爸爸的爱和温暖,从中得到滋养。
另外,用人单位对“爸爸去开家长会”“爸爸陪孩子看病”“爸爸陪孩子游玩”多一些换位思考和体谅,
在请假、休假方面多予以成全等。
所以,“爸爸缺席家长会”希望辩证看待,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就算爸爸没有时间去开家长会,也需要重视回归家庭。
来源:成都商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时评、华声在线、北京青年报等
齐鲁壹点内容中心出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