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小青龙汤的配方是什么
【方名】 小青龙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6克) 干姜(6克) 甘草炙 (6克) 桂枝(去皮,9克) 五味子(6克) 半夏(洗,9克)
【方诀】麻桂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方组趣味记忆】马老五跪下细心烧干姜。 解:马(麻黄),老(国老,即甘草),五(五味子),跪(桂枝),下(半夏),细心(细辛),烧(芍药),干姜(干姜)。
【方剂速记法】姜五麻细辛半草药枝(想象:姜五妈细心拌草药汁;解: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细辛 半夏 炙甘草 芍药 桂枝)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禁忌】 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苦白滑,脉浮为外寒里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徒治其饮,则表邪难解;不化饮而专散表邪,则水饮不除。故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一举而表里双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名字由来】 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色主青,主发育万物。张秉成曰:“名小青龙者,以龙为水族,大则可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则亦能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耳。”(《成方便读》)二方发汗逐饮之功,犹如青龙之兴云治水,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化裁】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四个月宝宝可以喝小青龙颗粒吗
可以,不过要吃婴儿装的,还有要随时注意宝宝的身体反应情况,一有不妙,要立即送院治理。
小青龙颗粒属于一个治疗外感风寒内有寒饮的古代名方。这个方子古代的原始名称是小青龙汤。它主要用于哮喘,咳嗽等症状。其中的主要药物是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等。如果孩子的症状属于一个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的症候,是完全可以给孩子吃的。但是如果孩子属于内热体质,痰热比较重,主要表现为痰是黄色为主。这种情况就不适合服用的,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造成不良反应。
小青龙颗粒的确切用法,比如哮喘患者感冒了,咳嗽咳白痰、少泡沫、痰量多、清稀如水,胸口胃脘部不适,加上感冒未愈,多少有些鼻塞,流水样鼻涕。最痛苦的是躺下睡觉时,偏向左边,左边鼻孔堵;偏向右边,右边鼻孔堵。
这种情况中医里叫水饮,和大众所熟知的湿气构成一样,都是由水液代谢失调所致,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湿邪较重浊粘稠,而水饮流动性强。所以湿气大的人头懵、疲乏、鼻塞,痰粘难吐,流动性差。而饮邪流行性高,所以才似水长流,只不过不是水去无痕,而是带来痛苦的咳嗽、排痰、流鼻涕。
水饮致病,要有龙治。古人称麻黄为青龙,行云布雨,变化莫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小青龙正是治疗寒湿水饮致病的良方。
因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当用小青龙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主之。溢饮,小青龙亦主之……
小青龙颗粒的组方
小青龙颗粒由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甘草(蜜炙)、法半夏、五味子等成分组成,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等症。
方中麻黄味甘辛温,为君药,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之功效;桂枝味辛热,散寒解肌以助解表,甘草味甘平,具有辛甘化阳之功效,共助麻黄以发表散寒,故为臣药;芍药味酸性微寒,五味子味酸性温,为佐药,寒饮伤脾,咳逆而喘,则肺气逆,故用芍药、五味子为佐,以敛肺气,养阴血,防发散太过损伤阴血,止咳平喘;干姜、细辛味辛性热,半夏味辛性温,三者所以为使者,水饮内停,津液不行,故用此以散寒饮逆气收,寒水散,津液通,汗出而诸症解。
小青龙颗粒的临床应用
辨气色:小青龙水寒饮行,寒饮为阴邪,必伤阳气,水气上逆,胸阳不温,所以不能上华于面,故面色黝黑,两目或周围鼻柱,面颊,出现皮里肉外的黑斑,我们称之为水斑。
辨舌:因水饮不化,肺寒津凝,故舌苔水滑,甚者口中滴涎。(老年人,久病虚弱的人,阳气受创的,舌质淡嫩,运用时应该要小心谨慎)
辨痰涎:痰清,痰多,痰稀,形如泡沫,甚者落地为水。咳出的痰也是透明晶亮的,要有鉴别,鼻涕亦然。
辨兼证:水饮之证,除感冒咳嗽之外,多有喘证,饮停于胸,不好平躺,需端坐才舒服些。(注:此方较雄厚霸道,不宜久服长服,虚弱体衰者慎服)
小青龙颗粒的注意事项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小青龙颗粒也不例外。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服滋补性中药;
3、内热咳喘及虚喘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6、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9、本品不宜长期服用,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10、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小青龙颗粒和小青龙汤是一样的么
小青龙颗粒,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小青龙方剂是治什么的
一、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二、临床应用
1、内科:流感: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暑热:高热、无汗效果、急性肾炎:咽喉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牛蒡子;浮肿者者加茯苓、泽泻、苏叶;
2、外科:隐疹:热甚者加大青叶、蝉蜕;气血虚甚者加黄芪、白术、生地、何首乌;淤甚者加当归、丹参。
3、儿科: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咽红、扁桃体大加银花、蒲公英、牛蒡子;烦躁不安加钩藤、蝉蜕。
二、小青龙汤处方
【配方】麻黄去节六两(12克),桂枝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二十枚(10枚),石膏如鸡子大,碎(20克)
【用法】
1.汤剂:先煮麻黄,除去浮沫,然后放入其余7味药,共煎约20分钟,去渣取液,每日1剂,分3次服。
2.小青龙合剂:口服,1次10~20毫升,每日3次,用时摇匀。
3.小青龙颗粒:1次6克(无糖型)或1次13克(含糖型),每日3次。开水冲,温服。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若不疏表而仅治里饮,则表邪难解;若不化饮而专解表邪,则水饮不除,此时的最佳治法应是解表与化饮配合,表里双解。故方中以麻黄、桂枝配伍,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宜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又能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以干姜、细辛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以解表祛邪。患者宿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更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此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伍,散收并用,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更佐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是佐使之药,即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以上八药相配,共奏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
【方歌】小青龙汤麻芍味,细辛草夏干姜桂;风寒客表内停饮,喘咳肢浮痰饮溃。
三、小青龙汤加减
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四、用药禁忌
虽说小青龙汤的功效颇好,但是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此外,小青龙汤因为是多种中药搭配而成,因此在服用的时候不建议再服用同种效果或者是同种类型的中成药,以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