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代皇帝(晋朝的帝王)_生活知识__轻舞信息网轻舞信息网

轻舞信息网
家电维修服务网站

晋朝历代皇帝(晋朝的帝王)

晋朝皇帝列表?

一、西晋皇帝:

1、晋高祖,司马懿;(追谥)

2、晋世宗,司马师;(追谥)

3、晋太祖,司马昭;(追谥)

4、晋世祖,司马炎;

5、孝惠皇帝,司马衷;

6、孝怀皇帝,司马炽;

7、孝愍皇帝,司马邺。

二、东晋皇帝:

1、晋中宗,司马睿;

2、晋肃祖,司马绍;

3、晋显宗,司马衍;

4、晋孝宗,司马聃;

5、晋太宗,司马昱;

6、晋烈宗,司马曜;

7、晋成宗,司马德宗;

8、恭皇帝,司马德文。

扩展资料:

1、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走向灭亡

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谯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

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也自号成都王。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

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为安抚而命他为广州刺史。410年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溃刘毅于桑洛州(今江西九江市),乘势攻入京师建康,史称卢偱之乱。

此时刘裕已赶回,卢循和徐道覆发生内讧,卢循久攻京师不破,撤守寻阳。10月徐道覆进攻江陵,为守将刘道规所败。12月卢循败于晋军,退守广州。

411年刘裕派兵击杀徐道覆。卢循最后于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歼灭,投水自杀,至此乱事平定。

刘裕消灭若干异己后,为了名正言顺称帝,先后发动两次北伐。当时南燕慕容超屡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擒杀慕容超,南燕亡。

而后因卢循叛乱,刘裕回师。后秦因为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国势大衰,幼主姚泓初立。416年12月 刘裕再度北伐,连克许昌、洛阳。隔年刘裕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破长安,后秦亡。

但于该年冬天,留守京师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为免朝廷生变,刘裕不得不亲返。他命其幼子刘义真同王镇恶、沈田子等诸将防守长安,后来诸将内哄,夏主赫连勃勃率军攻击。

417年冬刘裕命刘义真等将领率军东归,遭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关中失守后,刘裕开始积极谋取帝位。同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

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

一、朝代顺序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二、各朝皇帝顺序

夏: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

1、宗神夏禹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13年 5、帝相 28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18年 10、帝泄 1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年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1年。

东周:公元前770--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1年 10、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1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秦:(统一后)公元前221--201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1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1、高祖邦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1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0、成帝骜 建始,26年

1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王莽,始建国,15年。

玄汉王朝:公元23年~2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建都:长安。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0、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0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1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02 共10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1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0--479年。共60年八个皇帝。

1、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2、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3、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4、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5、废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6、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7、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8、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01,共23年,七个皇帝。

1、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2、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3、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4、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5、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6、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7、和帝肖宝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1、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2、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3、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4、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1、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2、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3、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4、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5、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0、节闵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0--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10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赟 1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1--61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1、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1--600、仁寿601--604)

2、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3、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正统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07 李姓 建都:长安

1、高祖 渊 武德 9年。

2、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3、高宗 治 永徽 34年。

4、中宗 显 嗣圣 1年。

5、武则天 垂拱 21年。

6、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7、睿宗 旦 景云 3年。

8、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9、肃宗 亭 至德 7年。

10、代宗 豫 宝应 17年。

11、德宗 适 建中 26年。

12、顺宗 诵 永贞 1年。

13、宪宗 纯 元和 15年。

14、穆宗 恒 长庆 4年。

15、敬宗 湛 宝历 2年。

16、文宗 昂 太和 14年。

17、武宗 炎 会昌 6年。

18、宣宗 忱 大中 13年。

19、懿宗 漼 咸通 14年。

20、僖宗 儇 乾符 15年。

21、昭宗 晔 龙纪 16年。

22、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0年。

五代十国 907--960

五代:

后梁:90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1、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2、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1、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2、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3、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4、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1年 石姓 建都:汴梁

1、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2、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0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1、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2、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10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1、太祖 威 广顺 3年。

2、世宗 荣 显德 6年。

3、恭德宗训 1年。

元朝 

1279--1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1、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2、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3、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4、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5、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6、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7、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8、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9、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10、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1年。

11、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 

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1、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1年。

2、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3、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4、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5、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

6、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7、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8、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9、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10、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

11、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

12、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13、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14、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1年。

16、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清朝 

1644--1911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1、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18年。

2、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3、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4、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0年。

5、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6、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7、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1年。

8、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13年。

9、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10、溥仪,为宣统,在位 3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晋朝是怎么灭亡的 晋朝皇帝列表揭秘

1、灭亡时间 2、灭亡原因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灭亡时间

西晋灭亡时间为公元316年

东晋灭亡时间为公元420年

灭亡原因

西晋

1、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分析

关于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痴、八王之乱、皇后专权。历代王朝的灭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现问题,西晋也不例外;让一个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这个国家想不完也难。

具体原因

由于长期的内乱(八王之乱你知道吧)后国力渐弱、加之统治者的对外民族压迫 致使本就风雨飘摇的晋王朝摇摇欲坠、后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俘虏怀帝。西晋灭亡。北方战乱、十六国突生!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后来的后赵老大!)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临死叹息:“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东晋

皇帝不如大臣强悍,经过几代积弱,皇帝成了空架子,遇到有作为又有野心的大臣自然就不愿一个傀儡在眼前碍事了,东晋就是这样被刘裕给灭掉的。

分析

东晋这个政权颇有特殊性。一切外来政权,想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贵族打成一片,这个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马睿能当上皇帝,王导的贡献相当大,所以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王家功劳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尤其是王敦。后来这个王敦作乱,好在没有成功。但是权臣问题,成为东晋很大的问题,有许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东晋所有州的刺史。还有什么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录事尚书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往往都是一个人。所以,接下来又出现了祖约、桓玄等等叛乱,桓玄还曾经短暂灭亡了东晋。再后来就是刘裕,最终灭亡了东晋。谢家也曾经当过权臣,不过还算老实。这样,就出现了,南朝无论谁当皇帝,王谢两家都得吃香,否则你这个皇帝也当不踏实。这种情况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转,到了唐太宗时期,几次重修家谱,才最终使得王谢两家衰落。

晋朝所有的皇帝列表与简介

1、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修水利等经济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2、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太祖司马昭的兄长,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伯父。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

他继承父亲的权力,废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击灭东吴诸葛恪的大军。基本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

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钟会、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懿孙,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4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年号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

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并废屯田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

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5、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

307年,惠帝去世,相传被司马越毒死。

6、司马炽(284-313年),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

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7、司马邺,(300~318.2.7),晋愍帝,字彦旗,河内温县人,司马炎之孙,吴王司马晏之子。312.10.19被立为皇太子,监国执政,313.6.7正式即皇帝位,实际在位时间应该从立为太子的312.10.19到出降汉国的316.12.11。

在皇位4年,投降汉国后,318.2.7为汉主刘聪所杀,终年18岁,葬处不明。

8、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

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311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323年去世,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牛继马后”之说称其是牛金之子。

9、司马绍(298年—325年),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生来像鲜卑人,为人豪爽,在位期间曾经曾平定王敦叛乱,有中兴之气,可惜在位仅四年早死。

10、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

11、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其妻褚蒜子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12、司马聃,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庙号孝宗。晋穆帝是晋康帝之子,母褚蒜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

晋穆帝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361年晋穆帝过世,享年十九岁。

13、司马丕(341年—365年),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遂由褚太后再次临朝。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

14、司马奕(342—386年),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兴宁三年(365年)2月23日即帝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

被废后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386年过世,享年四十五岁。

15、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庙号晋太宗,谥号简文帝。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2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高平陵。

16、司马曜(361—396),字昌明,晋简文帝第三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他是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383年,晋军先后于寿阳、淝水击败前秦“百万”大军。

17、司马德宗(382年出生,419年1月28日逝世),字安德,是东晋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397年继位到419年逝世,谥号为安帝。

18、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胞弟,母亲是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

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418年刘裕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得年三十六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扩展资料: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匈奴建立的汉赵政权攻灭西晋,之后内迁的各族胡人先后在北方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403年,大将桓玄废晋安帝自立,国号“楚”,史称“桓楚”,次年被刘裕击败,晋朝复辟。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晋朝君主

晋朝的历代皇帝都有哪些?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公元290年病逝,时年55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290年—307年在位18年。

司马衷,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307年,被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07年—313年在位7年。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匈奴贵族政权刘汉军俘虏,次年后被刘汉主刘聪用毒酒毒杀,时年30岁。

西晋孝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313年—317年在位5年。

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初为秦王,驻守长安。311年,怀帝被刘汉军掳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313年,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四月在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2年)318年—322年在位6年。

司马睿,字景文,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时为西晋丞相的司马睿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忧愤而死,时年47岁。

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322年—325年在位4年。

司马绍,字道畿,东晋的第二代皇帝,晋元帝长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为人豪爽,即位后,平定王敦叛乱,巩固了东晋的统治,在位期间曾经中兴。病死,终年27岁。

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325年—342年在位18年。

司马衍,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司马衍于325年10月19日继位,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晋成帝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西元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晋成帝在位期间曾经命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西元336年晋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342年晋成帝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342年—344年在位2年。

司马岳,字世同。东晋的第四代皇帝,明帝的儿子,母庾文君,是晋成帝的同母弟弟,326年被封为吴王,后封琅琊王,342年晋成帝死后,由于权臣庾冰与庾翼力主之故,晋康帝才得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帝位。344年患病身故,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 江苏省江宁县蒋山)。其妻褚蒜子(崇德太后) 生晋穆帝司马聃,死后谥为康献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在位17年。

司马聃,康帝长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361年晋穆帝病死,终年19岁。

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361年—365年在位5年。

司马丕,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于是由褚太后再次临朝。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时年25岁。

晋废帝司马奕(342年——386年)365年—371年在位6年。

司马奕,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365年(兴宁三年)2月23日即帝位,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掌握朝政,而且桓温也有意废掉司马奕自即位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不能人道,于371年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之后在贬为海西公,迁居吴县。司马奕遭此挫折,心灰意冷,又怕再遭祸端,便枉塞聪明以苟且偷生。之后司马奕便沉迷于酒色,于386年过世,时年45岁。曾用年号:太和(366年)

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371年—372年在位2年。

司马昱,字道万,河内温县人,晋元帝少子,母郑阿春,司马绍之弟。幼岐嶷,为元帝所爱。初封琅邪王,初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帝。

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第二天(己末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终年53岁。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352年——396年11月6日)372年—396年在位25年。

司马曜,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个皇帝,晋简文帝的第三个儿子,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母李陵容。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终年45岁。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

晋朝,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为何存在感如此低?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我国 历史 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后的历代统治者们都以建立大一统王朝为荣,但只有寥寥数人完成了这个目标,先后在华夏大地上建立了九个大一统政权。第一个自然是秦始皇嬴政建立的秦朝,之后便是汉、晋、隋、唐、宋(有争议)、元、明、清。很多人可能会有疑惑了,晋朝也是大一统王朝吗?

平时我们在谈到晋朝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其和曹魏以及南北朝时期并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就让我们下意识地将晋朝归属于大大小小的政权并立、混战割据的分裂时期,但实际上晋朝的确曾一统华夏大地。

可为什么晋朝的存在感如此之低,甚至很多人都没把晋朝当作大一统王朝呢?

是因为短命吗?

但就算只算公元266年西晋建立到316年西晋灭亡,不算104年的东晋,晋朝也有50年国祚,较之14年就“二世而亡”的秦朝和持续了38年的隋朝,晋朝的寿命不算短了,秦朝和隋朝加起来才和西晋的寿命大致相当。

但是史书对秦、隋二朝都曾大书特书,对于晋朝却“视而不见”,很多事件甚至都只是一笔带过,即使到了现在,史学界研究也很少将目光放在晋朝,中学 历史 教育对于晋朝也是寥寥数语就介绍完了。

其实这都是因为晋朝实在太过于奇葩,我们印象中的大一统王朝都有着盛世、有着明君,是“天朝上国”,外族不敢轻犯,即使是存在争议的北宋,虽被外族欺压,却也是我国 历史 上经济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朝代。

晋朝不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 社会 风气都几乎没有丝毫可取之处,除去晋武帝追封的晋宣帝、晋景帝和晋文帝三帝,晋朝共历经十八位皇帝,却没有一个称得上是明君,可以说晋朝是我国 历史 上最名不副实的大一统王朝,晋朝治下的那段时期堪称汉族 历史 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建国曹魏,定都洛阳,正式取代了汉王朝。曹魏中后期,司马氏权倾朝野,把持朝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源于曹魏第四位皇帝曹髦之口,但是司马昭还没来得及称帝就病逝了。 公元265年司马炎袭父爵封晋王,一年后就学习曹丕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改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定都洛阳,并追封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为帝,晋朝正式登上了 历史 舞台。

虽然司马炎篡位,得国不正,但他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也算是“半个”有为之君。在位前期,因为孙吴政权的存在,司马炎有着危机感,也有志于做出一番事业,励精图治,先后推行过多方面的革新措施。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恢复了被曹魏废除的谏官制度,任用了傅玄和皇甫陶共掌谏官之责;整顿吏治,加强中央的监察职权,提拔下层官员,让朝中群臣举荐有才能的寒门学子。经济方面,重视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实行占田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民生方面,兴修水利,招抚流民,减免徭役,下诏不准世家豪族“侵役寡弱”,并且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以保障民众的正常生活。公元279年,西晋出兵伐吴。280年,吴主孙皓出降,孙吴灭亡,西晋一统天下。司马炎改元太康,在西晋统一后的十年间,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海晏河清,史称“太康之治”。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司马炎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之后,就渐渐沉溺在了胜利之中,一改勤于政事的明君之象,不理朝政,贪图享乐,生活穷奢极欲,而且可以说是最荒淫的帝王之一。

司马炎在灭吴之后,不仅接管了孙吴的领土,还接手了吴主孙皓的后宫,相传他的后宫中有佳丽上万,连他自己都无法对宠幸何人做出选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羊来代替自己做决定。司马炎经常乘坐羊车,让羊拉着车随意在宫中走动,羊停在哪儿,他就临幸哪儿的妃嫔。有宫女为了获得宠幸,于是在宫门上插上柳枝,在地上洒下盐水,羊被盐水的味道吸引,就停下来进食。为此还形成了一个叫做“羊车望幸”的成语。

如果只是如此的话,司马炎倒也未必不能成为明君,毕竟有很多英明的君主都“晚节不保”。但是他做错了五件事,埋下了 社会 大乱的祸根。

其一,在司马炎的带头下,炫富、攀比成风。以与王恺斗富、生活奢靡而著名的石崇就是出自西晋。并且,整个晋朝统治时期,世家大族中玄学之风盛行,士族之人只爱清谈,将入仕治世视为浊流。这导致统治阶层没什么能干实事的优秀人才,整天只知玩乐。

其二,司马炎倚仗士族的支持才成功篡魏,对世家大族极为照顾,相较之前的其他朝代,世家大族受到的约束更少,阶级固化十分严重。

其三,司马炎执意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拒绝废长立幼,将司马衷册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帝。

其四,司马炎认为曹魏轻易被自己夺取了天下,是因为防备宗室,没有宗室护卫,于是他大开 历史 的倒车,肆意分封,实行五等封爵之制,把大批同宗的叔侄弟兄封作王。司马炎即位之初一次性封王达二十七人,之后又陆续增封,总计达五十七王,并允许诸王自选王国内的长吏。他还委任几位宗王统领重兵,出镇许昌、邺城、长安等处的战略要地,用以拱卫首都洛阳。这极大地加强了藩王的实力,这些实权藩王的存在为后来的“八万之乱”埋下了祸根。

其五,晋武帝采取了以招抚为主的民族政策,匈奴、鲜卑、羌胡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但后来“五胡乱华”的发生不能说没有受此影响。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峻阳陵,晋惠帝司马衷即位。晋惠帝司马衷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你可能对他的名字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听过他“何不食肉糜”的轶事。

在饥荒之时,晋惠帝听闻百姓没有饭吃,饿殍遍野,却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可见这个皇帝不太聪明。晋惠帝自己本来就脑子不怎么灵光,他即位的时候更是“内忧外患”,外有数位强大的藩王盘踞,内有强势的皇后贾南风专权。

贾南风与司马衷的母族杨氏不和,因此不满于当时的摄政权臣太傅杨骏,于是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杨骏坐罪被杀,三族被夷灭。汝南王司马亮入朝任太宰,但随后就被贾南风杀害,并且贾南风接连杀了楚王和太后,连皇太子司马遹也因为非贾后所出被杀。

可能是“杀人者,人恒杀之”,贾南风达成“五杀”成就后,被赵王司马伦所杀。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以晋惠帝为太上皇。但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以及河间王司马颙不乐意了,联合起来杀了司马伦,晋惠帝复位。

齐王司马冏专权,河间王司马颙就联合长沙王司马乂,杀了司马冏,然后再联合成都王杀了司马乂。

东海王司马越在这时加入战场,联合幽州、并州的军队杀了司马颖和司马颙。晋惠帝在诸王间辗转,被挟持如同傀儡。公元306年,司马越迎晋惠帝归洛阳。次年,晋惠帝暴毙,传说是被司马越毒杀。司马衷的异母弟弟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为晋怀帝。这场历时十六年,“司马杀司马联合司马又杀司马”的晋朝宗室内斗终于落下了帷幕,史称“八王之乱”。

但“八王之乱”的结束并不代表天下重归太平,就在司马氏自相残杀,逐渐耗尽了晋朝国力的时候,有氐族人李雄占据成都建国称帝,国号为成,史称“成汉”;匈奴人刘渊以复汉为名建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汉赵”、“前赵”。公元316年,前赵攻陷长安,此时晋怀帝已崩,晋怀帝之侄司马邺(一作司马业)在位,为晋愍帝。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次年,晋愍帝被杀,晋朝统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为晋元帝,东晋开始,史称“衣冠南渡”。北方则被游牧民族占领,建立了数个非汉族政权,与东晋呈对峙之势,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史称“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实际上是北方各个乱华胡人部落的总代称,数量远不止五族。“五胡乱华”时期战火不休、战乱连年,是公认的汉族人民的灾难时期。

东晋辖下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世家大族的势力达到巅峰时期,士族掌控国家大权,晋元帝形同傀儡。好不容易,晋元帝的继位者晋明帝司马绍有明君之象,不仅能制衡朝中权臣以及世家大族,还能平定叛乱,晋朝局势一度稳定下来,如果给司马绍充足的时间,东晋未尝不能中兴。但或许是天要亡晋,司马绍英年早逝,27岁就与世长辞。司马绍死后,之后的继位者不是二十岁左右早亡,就是平庸乃至昏庸之主。

公元420年,宋王刘裕废晋恭帝,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为宋,史称“刘宋”,东晋自此灭亡,我国 历史 进入南北朝时期。

 拔打报修电话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轻舞信息网 » 晋朝历代皇帝(晋朝的帝王)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晋朝历代皇帝-轻舞信息网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