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团队的新作——传统色彩人文纪录片《寻色中国》4月11日起上线,这是拍了十几年美食纪录片的陈晓卿所做出的全新尝试。摄制组历时一年,行走在中国许多个城市村庄,记录下诸多传统色彩技艺和与色彩有关的故事。

《寻色中国》截图
《寻色中国》希望能够探索色彩里的中国智慧,纪录片以六个主题色系构建叙事框架,每集都聚焦于一种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文化内涵。其中,“煌煌国色”展现帝王专属色彩如何演变为民间纽带;“神颜莫测”揭示中国人通过色彩与天地沟通的智慧;“她的色号”打破刻板印象,探索女性与色彩的深层联结;“我见青山”呈现自然色彩的人文转化;“花花乡野”捕捉民间生活的鲜活色彩;“奇色何寻”则探寻传统色谱中的另类存在。
第一集《煌煌国色》从帝王之色——黄色讲起,如何在各种植物中获取深深浅浅的黄色,以及工艺难度极高的缂丝技艺;从巍峨的紫禁城进入到烟火人间,接下来讲述的是在中国影响力无远弗届以至于即便是皇家也无法独享的红色,并由红色讲到书法家华戈。与红色在民间的张力相似,香港的街头到处都留有华戈书写的牌匾,此外,他也为近百部电影题写片名,他的字,总是能与电影中的故事、与各类香港食肆相得益彰。

《寻色中国》截图

《寻色中国》截图
手工艺者的身影、面孔、手部细节穿插在满屏高浓度的色彩、器物等精致的细节中,他们构成纪录片中极具故事性和情感意蕴的部分。在最近的一次分享活动中,华戈也来到现场,他谈道,自己写字已经几十年,今年已经是77岁的老人家,“但是我对中国文化充满热情。比方说,我写电影名字,每一部电影都需要不同的主题,如果同一个主题,你就没有那个感觉。每一个行业的主题也都不一样,比方说酒店、旅馆,写出的字要给人家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但是比方说武术馆,就要用北魏体,写出来有刀枪剑戟的感觉,如果是美发沙龙,又有一种西方的艺术感觉。”
以字、以色彩见人物见性情,陈晓卿说:“从华戈的字中,我们好像能看到一个时代的精神劲儿,昂首信眉,敢打敢拼。”

《寻色中国》截图

《寻色中国》截图
接踵而至的是与中国各类传统器物相伴相生的颜色——青花瓷的青色,以及漆器的黑与红。
《寻色中国》不仅探索色彩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深层联系,同时也体悟着独特的东方哲思。比如第一集中,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就是“中国传统色”中五种最重要、历史最悠久的代表,它们代表着一种五行运转、天人合一的观念。

《寻色中国》截图
而第一集的最后部分探讨了中国人的时间观,中国人习惯将速朽的、短暂的东西凝固为永恒,并为之命名。

《寻色中国》截图
据执行导演郭安介绍,团队从17个候选故事中选出4个最具感染力的案例进行第一集“煌煌国色”的拍摄。运用动画、版式设计等表现手法,将古籍中记载的“玄”等传统色名转化为生动的动态影像。在拍摄过程中,团队尤其重视色彩与环境的关系处理,比如通过精心设计的暖光来衬托青花瓷的古典美感,从而赋予传统色彩更加丰富的叙事内涵。

《寻色中国》截图
陈晓卿将美食与色彩的文化属性类比,认为二者皆是连接人与世界的感官窗口。“《寻色中国》希望用影像语言唤醒大众对传统美学的感知,助力中国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