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全句意思是:荷叶败尽,原来像一把遮雨伞似的荷叶和根茎上也不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这句话主要描写了荷花花期过后,花叶残败的样子,寓意为: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关于《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整首诗体现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
《赠刘景文》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荷尽已无擎雨盖,擎雨盖指的是什么“擎雨盖”就是指荷叶,荷叶看起来就像一把遮雨的伞
擎:撑开,遮整句含义: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赠刘景文 / 冬景作者:苏轼 (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荷尽已无擎雨盖里的擎雨盖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荷叶舒展向上托起的样子
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全诗如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如下: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擎雨盖指的是什么
“荷尽已无擎雨盖”“擎雨盖”在这里是把荷叶比喻成“雨伞”
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赠刘景文⑴
荷尽已无擎雨盖⑵,菊残犹有傲霜枝⑶
一年好景君须记⑷,正是橙黄橘绿时⑸
词语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古诗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雨盖是指什么
(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赠刘景文》第一二句,
其全文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
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2、擎:文中指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3、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解说】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 中 “雨盖” 是什么意思,是指雨伞还是荷叶?
1、指荷叶全句意思是: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2、出处:苏轼的《赠刘景文》3、全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注释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5、创作背景
这首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6、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来源:电商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