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提倡玄德吗_今日热搜__轻舞信息网轻舞信息网

轻舞信息网
家电维修服务网站

老子中提倡玄德吗

老子中提倡玄德

老子曾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玄德”就是最高明的德行,是“道”在人伦世界的具体体现

“生而不有”即是不占有,是大道无私的体现

“为而不恃”,做事不自恃功劳,这是不争的表现

“长而不宰”不人为加以干预,这是无为的表现

顺应天道,具备了“无私”、“无争”、“无为”三点,便是“玄德”

其实道家思想的出世态度只是表象,出世与入世的界定并不适用于道家思想,因为道家思想格局非常广大,入世与出世都不过“道”在不同时位的具体体现

只要把握住道,那么无为亦是有为,有为亦是无为,一切浑然天成,不落痕迹

这也就是老子智慧的高妙之处了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玄德"这个词怎么解释?具体些

〔原文〕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国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老子》第六十五章)

〔大意〕

古昔贤哲,都主张愚民,令人遗憾,不能不批判

《老子》也主张愚民

它说,统治者以道治国,不是为了让老百姓明白,而是让他们糊涂

老百姓难治,主要麻烦,就是他们还有头脑,太有头脑

以智治国,对国家是大害,以不智治国,对国家才是大利

统治者只有明白这两条,才有标准可依

有标准可依,才叫达到“玄德”

“玄德”的道理又深又远,道理反着讲,才叫大顺

〔讨论〕

《老子》和《论语》不一样,《论语》里面有156人,《老子》没有具体的人

这本书有哲学味道,读它,如入无人之境

谁说话,不知道;谁听话,也不知道

我们要分析,他的药方都是开给谁的

比如《老子》提倡糊涂

他是提倡统治者糊涂呢,还是提倡老百姓糊涂,或两者都糊涂

我看,老百姓糊涂,那是真糊涂;统治者糊涂,是以糊涂为工具,愚弄老百姓

“与民同愚”,全是假象

他们,大事糊涂,小事明白,一阵儿糊涂,一阵儿明白,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实是真明白

《老子》说,这叫“玄德”

俗话说,刘备摔孩子——假仁假义

《三国演义》中的刘玄德,特会玩这一套

道德经中玄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玄德的解释

1、玄德一词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原文如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2、玄德,变幻莫测而又深远悠长的本来之意,居功不傲者可谓玄德,父母之恩可谓玄德

我们经常讲的大地之母,为什么把大地比作母亲?地势坤,厚德可载万物,谓之玄德

当然,这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玄德

道家思想中,老子与庄子的“德”,究竟指哪些方面?

《道德经》其实是“道经”和“德经”的两部分,上半部分1-37篇是“道经”,主要是论述道的内涵、描述等等,而下半部分38-81篇是“德经”,主要论述是道的日常生活和国际治理上面的应用,包括生活的准则,政治理论,战争理论等等内容

这一篇我们来聊聊道家思想的“德”道德是什么意思?道家思想的德其实和我们通常理解的“道德”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道德”的德是传承了儒家思想的“德”,主要强调在社会伦理中的一种道德品质,比如儒家思想中就包括“温良恭俭让”的五德,儒家也有“仁义礼智”的“四端”,也是指四种基本德性

而道家思想的德,是一种对道的精神的一种实践,意思就是按照道的精神行事,就是一种德

我们分开来聊聊,道家思想中,老子和庄子对“德”的具体论述

首先,老子在这一篇中,区分了“上德”和“下德”,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意思是说,拥有上德的人,对人有德,而不自以为有德,才是真正的德

下德的人,对人一有德,就自居其德,所以反而无德了

拥有上德的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所以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上德和下德的差别在于“无为”和“有为”

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大概意思是说,生养却不占有,帮助他人,却不以功高自居,成就了万物,却不做他人的主宰,这是最高的德性

老子还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里的“孔”代表空,空代表无,无代表道,大概意思是说,有至高德性的人,他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依照道的方式来行事的

其次,庄子是如何论述德呢?在庄子的道家思想中,其实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庄子·德充符》一篇中,庄子也论述了,“德”是一种内心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天然本性

庄子这篇“德充符”,其中“充”表示充分和完全的意思,而“符”就是验证的意思

所以“德充符”意思是说,我们怎么去验证一个人表现出了完美的德行

庄子在这一篇中讲了三个独脚人的故事,也就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都能做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就是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能坦然接受自己,并将自己视为万物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有“德”的境界

除了形体残缺,庄子在这篇中,还说一个哀骀它的故事,鲁哀公听说在卫国有一个人相貌奇丑,而且还没有权势、利禄、口才和学识,但是每个与他相处过的人,都不愿意离开他;女子见过他,都要做他的妻子

于是鲁哀公把他找来要看看这人真的有什么本事,鲁哀公与他相处一个月之后,就发现自己非常信任他,甚至愿意把国事交付于他,在哀骀它走了之后,感觉很惆怅

于是鲁哀公就来问孔子,这个人到底什么地方这么有魅力呢?

孔子说,他去楚国的时候,路上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去的母猪身上吸奶,一会儿突然就惊慌失措地跑开了,因为小猪觉得母猪不是自己的同类了,小猪爱母亲,不是爱母亲的形体,而是爱它形体内在的力量

战死沙场的人,不用武器上的装饰品陪葬;被砍断脚的人,没有理由再爱惜自己的鞋子了

所以孔子说,哀骀它之所以不动声色地取信于人,不是在于他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他内心的力量

哀骀它是一个“才全而德不形”的人

他的德性能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影响他人

在庄子眼中,人有三种境界,一种是“形全”,就是身体没有什么缺陷的人;第二种是“才全”,就是即便是形不全,却依然能够保持自我的本性真实,来面对一切处境;第三种是“德不形”,类似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就是像哀骀它一样,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他的才能和德行让人完全看不出来痕迹,似有若无,正是顺其自然的极致表现,这就是“才全而德不形”

所以,其实不管在老子还是庄子的道家思想中,“德”是万物得之于道者,能保持内心的自然状态的人,就是有德之人,“德”是一种万物的天然本性,能保持这种本性,就是一种“德”

最高的境界就是“才全而德不形”,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德”的存在和痕迹,一种“无为”的境界,才是一种大智慧

老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有德?

道德问题自古以来一直被各学问家讨论

孔子认为应该经常在生活中讲仁义讲礼貌,来培养自己的道德,有意地追求拥有高道德

老子则不同,认为故意培养出来的并不是高道德

他崇尚一种自然的,不故意追求的德,就是有智慧却不追求拥有金钱地位,不与别人争夺金钱地位,有这样的修养,是高道德

孔子

老子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就是说:不追求有德,是上等的德

有些人生怕自己没有德,所以故意地追求有德,做道德的事情,这是下等的德

想得到名誉地位的人,认为必须先有德才能得到,所以故意地去做道德的事

而且常会用作假的方法,所以这样的德称为下德

不追求名誉地位就没有必要追求有德,就没有必要作假,而是只用一颗真心去做事,这样的德是上德

老子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就是说:生养了后代,而不据为己有

帮助别人成功,却不自恃有功

成就了别人,却不主宰、支配别人为自己谋利,这是最高的德

这就是帮助了别人,却不想得到回报的精神

只有不想争夺金钱、地位、名誉的人,也就是有不争之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老子

老子讲:“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

就是说:最善于作战的将军,从来不亲自与别人打斗,在将军之中,这是属于不爱与人相争的将军

最善于作战的将士,从来不发怒

因为一旦发怒就会乱了自己,容易导致失败

最善于取胜的,从来不与对方交手,都是不战而胜

爱争斗的人都是为了得到名誉、地位和金钱,一心认为能打败所有对手,是人生的高境界

但与别人争斗既艰辛又坎坷,会引来危险和祸端

当他看到有人学问智慧很高,却不与人相争,做事轻松自在的时候,立刻就会感到自愧不如,愿意向他学

这就是有不争之德的人不用交手,就取胜对方

老子讲:”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这也是一种不争之德,意思是说:高智慧的人常把自己置于众人的后面

众人认为,这是谦虚、不与人争夺领导地位的人,与那些拼力争夺领导地位的人相比,他是更有修养的

所以,感觉他才是真正站在前面的人

这就是“后其身而身先”

过于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反而更容易损失

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才能真正地保存好自己

这就是“外其身而身存“

以上四条老子讲的高智慧者的做法,只要能够做到不争夺金钱地位名誉,就是有了不争之德,就都可以做到

道德经

如果不想争夺金钱地位和名誉,他就没有必要用语言去教导别人了,自然就会做到老子讲的“不言之教“

如果有智慧却不与人争夺金钱地位和名誉,他的心里就是没有杂念的,纯真的,就接近于婴儿的纯真状态

就能达到老子讲的“复归与婴儿”

因为他不争夺金钱地位和名誉,所以就不会伤害别人

不伤害别人就不会被别人伤害,这样他就能达到毒虫不蜇,猛兽不伤

如果不与人争夺金钱地位,那他自然就是一个知足的人,自然就是一个节俭的人,自然就能做到适可而止

总的来说,只要能做到不争夺金钱地位,就是老子讲的合于大道的有德之人了

来源:中国机电网  
 拔打报修电话
赞(0) 打赏
欢迎转载分享:轻舞信息网 » 老子中提倡玄德吗
分享到: 更多 (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轻舞信息网

在线报修网点查询